一直以来荷兰人到唐人街只为了买米买菜上中国餐馆,现在他们还可以欣赏艺术作品、购买限量设计作品,甚至品尝艺术家为他们亲手沏的功夫茶。日前在鹿特丹唐人街开幕的Studio Zi (紫色工作室)就是要彻底改变荷兰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中国蓝与荷兰橙
由13位华人艺术家组成的艺术团体Studio Zi“紫色工作室”,其名称来自荷兰橙与中国蓝的混合,标志了他们兼具中国与荷兰特色的特殊文化背景。作品虽然不一定饱含中国特色,经历也不见得与华人社群相关,但身为华人的独特身份,让这群艺术家们在彼此身上找到家人般的相知相惜。发起人胡芳妹表示:“展示作品只是其中一个功能,我们希望未来这个艺术空间还能兼具工作室与艺术家交换驻所的功能,我们也会举办许多文化活动与艺术工作坊,让更多人注意到我们的作品。”
同为发起人之一的互动媒体艺术家范璐怡则说:“我们不仅能够相互刺激从彼此身上找到灵感,更能以团体的身份,成就我们个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缘起
得力于鹿特丹唐人街(West-Kruiskade地区)都市更新策略联盟计划(Alliantie)的大力支持,Studio Zi目前可以免费使用在鹿特丹市中心的黄金店面,巨大玻璃外墙与宽敞明亮的展示空间,吸引许多过路人进来一探究竟。策略联盟计划负责人Ron van Gelder表示:“这虽然是暂时性的安置(约三个月,之后会迁至同区其他地点),但我们会继续支持这个计划”,他又开玩笑地补充道:“不过最好是他们可以赚点钱,多少贴补一下房租!“
早在六七年前就已萌生创立华人艺术团体念头的胡芳妹,无疑是Studio Zi幕前幕后最重要的推手与组织核心。深信华人艺术家有着独特的艺术与文化根源、在彼此身上最能找到共同前进的动力,她多年来造访各种发表会、展览与文化活动,寻觅适合人选,她说:“有一天我查看我认识的艺术家名单,赫然发现组成团队已绰绰有余,立即打电话,开始动员起来。”在短短两周内,她已为Studio Zi争取到目前的展示空间、完成装设与布置,日前已对外开放,整个过程效率惊人。
多元艺术中国心
Studio Zi的成员有在荷兰出生的二代华人、幼年时从中国迁居荷兰的华人,也有来荷留学定居的中国人;“中国“对他们来说,虽非遥远的异国他乡,但也不再是灵魂归属的故土。平面设计师莫冠章的作品丝毫不见中国元素,动画艺术家莫敏怡则深受日本漫画影响,建筑师王达走的是极简国际风,设计师李皓虽是个温柔典雅的中国美人,检约白色塑料花瓶也嗅不出中国味。但胡芳妹的画作却仍不断深思东方文化的底蕴,廖展虹的数位影像创作探索中西文化的异同,服装设计师郑晓春俐落的西式大衣包裹着印满中国字的内里。“中国”与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选择,而非必须。
另一方面,身为华人艺术家他们又有着极为相似的思考方式,如宁可兼顾正职工作或从事商业艺术谋生,也不愿易申请艺术家津贴。电脑动画角色设计师廖茂林对荷兰艺术家依赖政府补助的态度相当不以为然:“我想走回传统雕塑艺术,因此未来可能会辞去工作或减少工作时间。我能这么做,是因为我工作存了一些钱。当艺术家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做准备。你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的想法,但我认为荷兰艺术家依赖政府津贴抗拒商业艺术,就会远离市场变得太自我、太曲高和寡。“
华人艺术家不受文化预算删减威胁
平面设计师莫冠章甚至对荷兰政府删减文化预算乐观其成:“荷兰有太多艺术学院,入学门槛非常低,造成太多素质差的艺术学院学生毕业后无以维持生活。资源少一点,多点竞争,反而是件好事。“
服装设计师郑晓春是Studio Zi少数依赖艺术家生活津贴(WWIK)贴补支出的艺术家,面临WWIK在明年一月将全面停止的威胁,她耸耸肩说:“我这个人就是挺乐观的,没了虽然可惜,但一定还会有别的方法能够让我继续下去的。”开幕当天她的一件大衣就卖出了900欧元高价,或许她真的不必担心,好的艺术总不缺乏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