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待语言的态度挺有意思,我在这里复读机一样跟朋友们说:汉语很重要。但朋友们大约要调侃我一句,你这个竹筒夫子,谁不知道汉语重要。但是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将来若不去中国生活,又不接洽中国的工作,那汉语顶多只能算一门拓展社交圈的辅助语言而已。这跟很多留学生拒学瑞典语是一样的道理,瑞典语在瑞典管用,一出瑞典海关,一上飞机,瑞典语,我就跟你拜拜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既想留在这里工作,又狠不下心学瑞典语。
哥德堡也不算什么大城市,旅居或定居在这里的华人若和北美洲比起来,已经算凤毛麟角。说起来,在这里的华人朋友,不管是留学的,还是定居的,几年下来,也颇有一些。论我自己和大家交往毫无问题,海阔天空,畅所欲言。但每到带着五岁的宝贝女儿一起去拜访朋友,回来总感到这样那样的纠结。归纳了一下,情况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语言,一种是习惯。
我女儿在家里使用两种语言:瑞典语和汉语。她爸爸是瑞典人,和她说瑞典语,我和她说汉语。其实很多跨国婚姻家庭的朋友们很苦恼和孩子说话,不知道以哪国语言为主,瑞典语?英语?或者汉语?汉语这一项基本没戏,因为会说一口流利汉语的洋夫君没几个。英语是国际语言,但都不是双方的母语。剩下来就是瑞典语,我发现好多中国妈妈为了图省事,往往和洋夫君一起跟孩子说瑞典语,也不管自己的瑞典语是半斤还是八两。
其实窃以为在语言问题上也不用这么纠结,和孩子各说自己的母语就好。尽管有人说学了英语和瑞典语之后,因久不说汉语,表达都有障碍了,关键时候往往找不到准确的汉语关键词来表达,除非用英语或瑞典语才行。更甚者有人说自己接收到一个新瑞典语单词之后,竟然先需要切换到英语,然后再由英语切换到汉语。
我对这种切换模式感到不能理解,难道第二语言的熟练运用竟能凌驾于母语之上?况且和我说这些话的人又不是土生土长在这里,都是二十好几三十出头才过来。为了求证,问了几个朋友,还都承认有这么回事,表示自己运用学了不到十年的瑞典语熟练程度确实超越学了三十年的母语。我哑然,还有什么能比母语的意境去解释得更通透呢?也许是我太钝感而这些人都天赋异禀?也有可能。
各家娃各家教,我本管不着,但是至少希望大家和我的孩子说话时用汉语,但是她们偏又爱说瑞典语。每当听着那些洋泾浜瑞典语,我真怕把我家娃的口音也带坏了。试着非常小心地提醒过几次,但收效甚微。你不让他和孩子讲瑞典语,他还以为你是质疑他用外语的能力。所以每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已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醒过了,人家依然和我娃讲瑞典语,我也没辙了。本来大家在一起玩,很有意思的事情,你非要煞风景地一遍遍败坏人家情绪,也不好,搞不好从此绝交都有。
另外一个纠结即出门带孩子做客。每家都有每家管孩子的规矩,比如说星期六才能吃糖,其他日子不许,还有些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所以在这里的瑞典家长都很小心。你如果带孩子到瑞典朋友家里做客,如果不是星期六,她们一定会问你能不能给孩子糖果。如果孩子想要,瑞典家庭的主妇们不会不通过孩子的父母而直接把东西拿给孩子,比如巧克力或者糖果什么的,一定要先征得父母的同意。这跟去中国朋友家里做客比较不一样。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一个朋友的咖啡厅参加聚会,朋友们见面聊天,女儿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过了一会儿怎么看见女儿手里端着一个装了巧克力球的甜点在吃,一问,才知道女儿看见柜台上朋友卖的甜点要吃,朋友就给了。其实我和那位朋友是第一次见面,感觉非常不好意思,马上掏钱要付,结果朋友非常客气,一定不要,说孩子嘛,第一次来,免费。只好作罢。
然后我告诉女儿不可以再拿这里的东西吃,要什么一定要先问过妈妈,妈妈同意,才可以拿。女儿点头答应。过了一会又发现女儿又端了另外一种甜点来,理由同上。不过这次不敢吃,咬了一小口,端着走过来看我。这次我真有点不悦了,让女儿去把咬过一口的甜点倒在垃圾桶里,并且掏出钱,让她自己去付帐。朋友见状走过来说,算了,算了,孩子嘛,她想吃什么就让她吃嘛。知道朋友是好心,我解释说不想这样由着孩子性子来,见什么要什么。如果这样习惯了,那我以后连门都带她出不了了。朋友表示理解,但还是说算了,小孩子嘛。
以前在中国的时候,见过好多父母带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顽皮的孩子爬高下低,将沙发当蹦床跳,乱动别人家养的鱼、名贵花,以及一些摆在台面上的主人家的收藏,孩子父母过意不去要制止,主人家可能心里已经不悦,可还是说,算了,算了,小孩子,尽着他玩。待客人举家撤离之后,这家当主人的一边收拾孩子洒出来的花土,一边心里骂:什么玩意,一点儿家教没有!
这就是中国人的面子和里子。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教育孩子是个耐心活,父母要是惯纵他,就越惯越来。反之,当想要什么的时候,该给就给,不能给说清原由,孩子都听得懂。这也就是为什么瑞典孩子很少在超市开放的五颜六色糖果柜前耍赖不走、哭着喊着要糖果。如果偶尔有孩子难敌诱惑,要妈妈买糖果,妈妈只要一句: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星期六么?
四两拨千斤,孩子立刻从糖果柜前撤退。不妥协,有耐心,瑞典人的规矩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