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曾经领先世界几个世纪,但到了现代,很多国家已后来居上。只不过因为不少国家有特色的教育我们没有介绍引进而已。当下,我国正在广泛征求对国家未来12年教育规划纲要的意见,我想,中国教育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就介绍北欧小国挪威不一样的教育吧。
挪威人口只有427万,却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在联合国对全世界162个国家进行的人均寿命、教育程度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条件进行的综合评比中,获得了939的最高分,成为目前世界上人类居住条件最好的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第一。而中国只位居第85名。清晨,我来到挪威奥斯陆中学听课时,先去听的是生物课。
教室里有各个国家的学生,从装束和肤色就能看出。有一个裹着面纱的中东女生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还有皮肤黝黑的非洲籍学生冲我微笑。更让我惊喜的是,居然还有七八个来自上海的中学生。他们对我说,在这里学习比在国内学习“快乐多了”。
挪威老师告诉我,他们国家尽可能提供方便吸引外国中学生到挪威留学。目前,在挪威留学的外国中学生占在校生的25%。
后来,我翻看了挪威的课本,发现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人类”。例如,有连续7篇课文的标题是这样的:《探求生活意义的人类》、《有创造性的人 类》、《从事劳动的人类》、《全面发展的人类》、《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类》、《有合作意识的人类》、《受全面教育的人类》,于是,我把这门课程概括为“人 类”教育。
这门课的多种观点都让我感觉新奇和陌生。例如:
“教育要为不同身份的人员和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的合作提供培训。”
“人类通过行动和生产活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教育必须允许每个人通过观察他或她所做选择的实际后果来学习。”
“年轻人必须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习惯和风俗,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适应行为规则。道德的标准可以成为冲突之源,但也可以进行转化。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反省、批评和对话而产生。”
“正规教育仅应是年轻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童年和青春期应该是骚动与玩乐、笨拙乱闯、频频犯错误的时期。”
显然,在远在世界北端的挪威,中学生已经开始“享受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思考如何做出“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类行为”,而中国的中学生仍然在记忆各种知识 点。这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一次教育观念的地震——是对几十年坚定不移、以刻苦读书为己任的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质疑。挪威的人类教育铸就的丰硕成果告诉我们,未 来的教育可以是不图考试成绩的,可以从现在就开始为了共同的人类价值服务,即使一些人不理解、不支持,也要进行必要的尝试,即使得不到短时间的现实收益, 也要放眼人类、世界和未来。